80 后辞职去看球,忆初中迷上足球及 90 年代观赛经历
3
2025 / 10 / 22
说到近期备受关注的焦点,卡塔尔世界杯显然不能被忽略。对于这届每四年举办一次的足球盛典,众多球迷早已摩拳擦掌,找出珍藏的球衣,约上熟悉的伙伴,打算亲身感受和见证赛事中的激情与感动。
尽管狂热的观众遍布各地,不过,90后青年陈铮豪的举动依然令人瞩目。他将自身对足球的钟情展现为一次“即刻出发的世界杯之行”,决定放弃网络广告领域的职务,远赴卡塔尔观赛。他表明自己是个阿根廷球星梅西的忠实爱好者,从2005年起就一直关注着梅西的比赛直到现在,即便参加世界杯几乎要耗尽他之前的全部资金,他仍然选择去实现这个愿望。
与陈铮豪的“因热爱而行动”形成对比,另一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也辞去了工作,专门观看世界杯,这被网友称作“舍弃了稳定的工作”。很多人甚至认为他“最终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然而,对于这样的决定,也有人表示支持,说“不再年轻就不敢追梦”,欣赏他们大胆地追寻理想。
认真阅读这些年轻人的陈述,很容易察觉,他们之所以辞去工作去观看世界杯,并非一时兴起的胡乱决定,而是经过周密考虑后,情感与理智相互交织的结果。像其他年轻人一样,陈铮豪也仔细盘算过离职后的经济收入,以及世界杯结束后的发展方向,在启程前一周,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不安,促使他最终踏上卡塔尔之行的,是强烈的情感驱动力。
辞掉工作去观看世界杯,这种想法不能轻易实现,实际上也并非易事。有些人或许需要耗费半年的时间,才能寻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多数人同样需要一份稳定且持续的收入,以此保障个人及家庭的日常开支。陈铮豪在社交平台上表明观点:由于个人经历存在差异,观念自然不同,他希望那些有相似冲动的人能保持冷静,若确实有此意向,务必深思熟虑。
对某事的倾心有多种体现方式。有些人愿意倾尽所有,但多数人还是得根据自身情况来。比如,有人选择辞职去卡塔尔亲眼见证比赛,这就是一种倾心;有人在自家客厅专注地观看赛事直播,同样也是一种倾心。北京体育大学里学足球的男生们,在宿舍挂起旗帜,开启投影仪,全屋人进入赛事模式,这也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倾心。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身患尾椎退行性病变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尽管行动受限,他依然热衷于参与足球、滑板、游泳及潜水等多项活动。他对生活和足球的执着追求,感动了卡塔尔国内以及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赢得了他们的喜爱、敬重和敬佩。
喜欢的方式不止一种,有人追求热烈激昂,坚信生命难得须奋力一搏,有人偏爱从容淡定,甘于平淡中见真情。之所以这些选择都算得上喜欢,是因为做出决定时蕴含着勇气、恒心和期盼。
希望我们的抱负,不再被现实击垮,希望我们的追求,不再向世俗低头。借陈铮豪的这句话,致敬所有执着于热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