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CMO团队97小时鏖战成功救治甲亢危象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
2024年2月25日凌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症医学科遭遇了一场生死攸关的紧急救治。患者年纪尚轻,病情却十分危急,生命岌岌可危。医护人员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和坚定的意志,与时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年轻患者命危入院
2月25日凌晨4点,重症医学科接收了一位病情危重的青年。这位青年连续两个月出现咳嗽和痰多症状,四小时前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因此被紧急送至医院。他一年前曾患甲亢,病情有所改善后便停药了。急诊时的血常规检查发现血液指标异常升高,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出现了失代偿性的代谢性酸中毒。CT扫描显示双肺有炎症,心脏略有增大,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生命正值青春,却遭遇了病魔的侵袭,形势严峻。原本的人生轨迹,因这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而被迫中止。患者和家人都感到焦虑和恐惧,对未来一片迷茫,不知命运会如何安排。
初步诊断病情危急
李彦嫦主任检查病人后,初步诊断患者患有感染性休克及甲亢危象。随即,医护人员迅速启动了针对感染性休克的专项治疗方案,并辅以有创性机械通气。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紧张而忙碌,他们努力争取时间,力求患者病情能尽快得到好转。
复苏液体已全部输入,然而患者的休克症状并未改善,反而急剧恶化。在短短数小时里,血压难以保持稳定,即便使用了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乳酸浓度持续上升,床边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心脏功能显著下降,病情愈发严重。
决定启用ECMO支持
李彦嫦主任和重症医学科ECMO救治组的潘涛涛副主任立刻进行了紧急评估。他们决定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来维持患者生命,力求抓住最后一线希望。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同时也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斗争。
医护人员立刻启动了ECMO救治方案,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在彩超设备的辅助下,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冷静的心态,迅速为患者进行了VA-ECMO治疗。患者的缺氧和低血压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多器官衰竭再遇挑战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为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确保了其血液循环的暂时稳定。但不幸的是,患者遭遇了严重的感染和炎症反应,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尤其是肾脏和肝脏功能出现衰竭。而且,常规的抗甲状腺药物疗法无法应对这一状况。这些新的难题摆在了医护人员面前。
重症医学科迅速召集多学科专家进行紧急会诊,经过仔细考虑,最终选择为患者实施ECMO技术。同时,结合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血浆置换,旨在清除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炎症成分。这样做可以减轻炎症带来的伤害,并部分替代受损的肝肾功能。
制定方案全力救治
重症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他们不断就患者病情进行科室内的深入交流和医院内的多学科联合诊断。为了制定出既充满活力又符合患者需求的诊疗方案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连续超过97小时,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他们细心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哪怕极小的波动也不曾放过。依靠专业的技能和坚定的意志,他们为患者构筑了一道牢固的生命防线。
技术进步创造奇迹
医院拥有一支涵盖多学科的ECMO救治小组,该小组由重症医学科主导,并与胸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等众多科室保持紧密合作。此次ECMO技术的成功运用,充分体现了医院在紧急重症治疗方面的显著提升。
近期,我国ECMO技术发展迅速,趋于成熟,应用领域也在持续拓宽。目前,它在多个医疗分支中展现出出色的生命维持能力,预计未来能助力更多重症患者扭转病情。接下来,ECMO技术有望在哪些新领域实现突破和应用?敬请点赞、分享本文,并留言共同交流。